关于民间故事

进修咖 人气:1.65W

你还在给你的孩子读睡前故事吗?如果是,那么恭喜你,不如给孩子讲一些关于民间的故事。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民间故事,希望大家喜欢!

关于民间故事

关于民间故事篇一

上世纪二十年代,豫南x县城城墙下的破庙里,住着一群流浪儿,其中有个约七八岁的小孩子,老是跟在这群孩子的后面跑来跑去,孩子们都叫他小顺。

小顺是个讨饭的孩子,在这小小的县城里,几乎没有人不认得他,那是因为他多年要饭,走熟了县城的角角落落。他不爱说话,是个孤儿,从不像有的要饭娃儿那样刁钻、无赖,因为他稳重、诚实,大家都可怜这小小的男孩儿,对他也就客气了许多。天长日久,就连许多人家的狗,见了他都懒洋洋的躺在地上不想起来,象征性的吠上两声就又眯上了眼睛

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,小顺渐渐的长大了。这天,他来到了菜市旁的裁缝铺前,老裁缝王掌柜说:“孩子,今天没剩饭,只有昨天的半块硬烧饼,你吃吗?”小顺点点头,接过烧饼道了谢转身就要走。

“你回来,孩子!”

“啥事?掌柜的?”

“你今年有十岁了吧?年龄不小了,再要饭别人会笑话的,你愿意到我家跟我学徒吗?”王掌柜笑着问。

小顺怔了一下,“真的?那……我愿意!”

就这样,小顺就跟了王掌柜。换了衣服,理了发,像模像样的当起了学徒。

“徒弟、徒弟,三年奴隶”,在当时那个年代里,学徒是件很苦的事,每天要早起、晚睡、吃剩饭、抱孩子、倒尿壶、洗屎布……,一家的杂活都是徒弟的,挨打、受气也是家常便饭,许多人忍受不了而逃跑。可小顺没有,他把裁缝铺当成了自己的家,把王掌柜两口子当成了父母亲来侍奉,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家庭,他孝顺、勤奋、懂事,自然没有人外待他。长这么大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,这是他梦寐以求的,因此他倍感温暖。

要说十岁的孩子能懂得什么,只一个“勤”字就弥补了他所有的不足,眼勤,勤看勤学;手勤,爱干活,手脚麻利;腿勤,呼之即来,干啥都跑得快;这样的孩子谁不喜欢呢?老板娘总是喜滋滋的看着他,只恨不是亲生的,就和王掌柜商量,想收小顺为义子。掌柜说:“这事我早想过了,咱已有两个儿子,再收小顺合适吗?再说‘师徒如父子’,和自己的儿子也差不多,我看就算了吧。”从此,两口子就把小顺当成了自己的儿子,疼他爱他,毫不保留的把手艺教给他。

转眼两年过去了,一天,王掌柜准备到武汉去,想再买一台缝纫机和一些配件,有些不放心的对小顺说:“我大约得三天才能回来,你能看的住铺面吗?当然,你只接活,记清尺寸就行了,敢吗?”

“ 哪有什么不敢的,接活记清名字、地址、尺寸,有事问师娘行吗?”

“ 好!千万谨慎小心,别惹事,看好铺子!”

因事情耽搁,王掌柜直到第七天才坐上回家的轮船,心里那个急呀!惦记着家里的铺子,小顺还太小,真怕出点儿啥事,望着那浑浊的江水,直恨轮船跑得慢。天亮下船,雇了头毛驴,急匆匆的往家赶。

进得县城,拐过两条街,远远看见自家的铺子开着,悬着的心才安稳了些。到得门前,急唤小顺,那小顺见是师傅,高兴地一边对后院大喊:“师傅回来了!”一边蹦出来接应。师娘也慌慌张张跑了出来。

正当这时,邻居李二嫂领着小女儿风风火火跑了来,还真把王掌柜吓了一跳。

“看看!这是恁家小顺给做的,”她一边扯着女儿,一边拉着女儿的上衣让王掌柜看,“看这衣服做的,咋这么合身、这么漂亮,这小顺才多大个孩子啊!就这么有本事!”这连声的夸奖才让王掌柜放下了心。

“王掌柜,您真有眼力啊!有这么好个孩子给你做徒弟!真懂事儿,没要我一分钱啊,谢谢您……”。

王掌柜没说话,两眼闪着慈祥的光,赞许的看着小顺。待到晚上看了收活儿的记录,心里更是一惊:这孩子啥时候学会了写字?尽管写的还差了些,不太端正……可能是跟自己的儿子学的?这孩子!……

裁缝铺的生意渐渐的越来越好,王掌柜家的日子也慢慢的宽裕起来。两个儿子都进了外地的洋学堂,老板娘也轻快了许多,时常到前面帮忙,几年下来,竟在乡下置了十多亩地,成了名符其实的殷实人家。小顺也已长成人高马大的小伙子,能独当一面的裁缝师傅。只是时局越来越乱,军阀混战,政权更迭,老百姓难得几分安宁,常弄得王掌柜眉头紧锁。

突然有一天,街上乱哄哄的,家家忙着关门闭户,县政府的老爷们逃得精光,随后有一支军队开进了县城,在初冬飕飕的寒风里,当兵的还穿着薄薄的单衣。看到他们穿的破破烂烂的,不抢不掠,严守纪律,人们的心慢慢安定了下来,打开了家门。王掌柜叫小顺出门仔细看了看,才小心翼翼的摘下门板,打开了铺面。

县城又渐渐恢复了秩序,人们各司其业,生意照常进行,学堂里又传出朗朗的读书声。这天,几个当兵的挎着枪,迎面向裁缝铺走来,这可把王掌柜吓得不轻,关门已来不及,只得满脸赔笑的迎出门来:“长官们好!请里面坐!请里面坐!”

“掌柜别怕,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穷人的队伍,决不伤害老百姓!今天找您,是想请您帮个忙,要麻烦您了!”

“不敢不敢!长官请讲!”

“您都看见了,我们的战士现在还穿着单衣,这天太冷了,想请您帮忙做些军装。放心!布料棉花我们自备,工钱照付,您看行吗?”

王掌柜心想:根据以往的经验,和军队打交道,行不行都得行,那就只能答应。

“行!没问题,感谢长官看得起我们!”

裁缝铺忙了起来,棉花、布匹不断地运来;棉衣不断地拉走。交往中王掌柜看定了这支军队都是些好人,就把邻居、亲戚召唤来帮忙,连明彻夜的干了起来,加工了大批棉衣。军队长官很是高兴,开拔前来到铺里,“啪”的一声行了军礼,哗的一声倒出了一堆银元,可真把王掌柜乐坏了:“我发财了!”

王掌柜把小顺叫到身边说:“孩子,你不小了,该成家立业了,我想给你安排个铺子,让你自己去干……”

小顺“通”的一声跪了下去:“师傅,您是想撵我走?”

“不是那意思,学徒三年就该出师,你干了多少年?师傅欠你的。你也老大不小了,这样跟着我干下去也不是正事,你是个男人,要成家立业的,要有自己的家……”。

就这样,师傅给小顺安置了个铺子,又给了些钱作日常的流动资金,小顺就独立了。这小伙子为人实在,活路精巧,又有原来的客户好意的传播,生意很快就干出了名。在师娘的说合下,第二年就娶了老邻居李二嫂家的姑娘做了媳妇,生活上没有了后顾之忧,干活还有了帮手,生意越发风生水起。这样,从城东到城西,和师傅的裁缝铺左右呼应,几乎垄断了县城的所有活计。

这人交好运谁都挡不住,李二嫂家的姑娘也是穷人家出身,惯于算计,过日子精打细算,勤俭持家,把个小家治理的井井有条。眼见得这家是一天天的富裕起来,有了几个闲钱,遂和丈夫商议,在城南置下了几亩水田。隔年又添了个白胖小子,小顺别提多高兴了!和师傅两家凑在一起庆贺了一番,师傅喝多了,醉眼迷离的说:“小顺小顺,你可是真顺啊!”

这小小的县城虽临近武汉,却也不怎么平静,今天来了国民党,改天就换了日本人,还有那弄不清名堂的各色队伍。弄得市面动荡人心慌乱,有的人就干脆把土地卖掉,全家迁往大城市居住,这样一来,土地价格下跌,农村局势动荡。小顺看准了时机,接二连三的出手,几年时间就买进了七八十亩农田,加上原来的,竟有了百十亩土地。他铭记着师傅的话,相信“土地是人的根本,谁也搬不动,国民党、日本人谁也带不走”的教诲,把土地作为立身之本,悉心地去经营。他把所有土地的租子降低二成,佃户们皆大欢喜,不仅多施肥料、细心耕种,交租子还很积极,春种秋收,人心稳定。

小顺真正的发家了,裁缝铺面扩大了,收了徒弟,生意兴旺;城外一百多亩田地收成稳定,上交的租子粮堆满了仓库;可两口子依然俭朴如初,丝毫没有有钱人的架子和排场,他们要攒钱,买更多的土地。

一天夜里,城头上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,人们吓得抵紧了大门、缩进了被窝。天亮了,人民解放军开进了县城,x县解放了!

穷人真的翻身了,农会成立了!土改工作队开来了!斗地主,分田地,地主们被戴上了高帽,推进了群情愤怒的会场。小顺摸摸头上纸糊的高帽,脑子里一塌糊涂:我,这……到底是咋回事?……

关于民间故事篇二

老山神被一阵爆炸声惊醒,一股怒气蹿上脑门。他在雷公崖顶跺了一下脚,那是他千百年来的老习惯了。

如果在年轻的时候,他这么一跺脚,崖下的那片楸木林子就会哗啦啦地落一地叶子;可是现在呢,他老了,他跺脚换来的不过是一阵脚疼,连一点声响都没有。呼风唤雨的八面威风,已经不再了。

他吃力地驾着风,朝着卷起烟尘的方向飞去,发现又一处山崖崩塌了。刺鼻的硝烟味让他难以忍受,他一连打了七八个喷嚏。

那山崖的脚下,传来了密集的叮叮当当的击打声,人们在加工和搬运石头,忙碌得像蚂蚁们遇上了谷米一样。

“真是太……放肆了!”山神拔下一根老粗的胡子,嘎巴嘎巴地咬断,一下下啐到明显混着高浓度粉尘的空气中。

“这日子……毁得快,一年顶得上一万年了……”

老山神喟叹着,吃力地飞回雷公崖。由于丧失了念咒语的能力,他只能坐在石头上生闷气。

老山神常常是隐着身的,他的行踪不会被凡夫俗子发现。

这座鲸山,已经被山虫们咬得千疮百孔。大山的消损,让老山神大伤元气,越来越明显地加速了他的衰老。

山虫是什么东西呢?毛毛虫?不是。菜青虫?不是。瓢虫?也不是。他们不是虫,是人。鲸山脚下的庄稼人,世世代代开采山石,錾成石枕、石磨、石桩等型材,卖出去,换回柴米油盐。采石不仅是苦差、险差,而且要有一身好手艺。身板薄弱的,头脑憨笨的,只能望山兴叹,做不得山虫。

现在,人类改造山河已经有了大本事,一个月的进度确实抵得上往昔的几个世纪,难怪老山神日夜忧心忡忡。

吴锋的爸爸吴傻子,就是一条老山虫。

切莫以为吴傻子真的是傻子,他的外号是村里人反着送他的。他吃山三十几年,錾门枕石从来不用墨线,眼睛一眯就是尺子;他按规格开条石,就跟刀切豆腐差不多。

城里人是断然不明白那石碑和石桩是怎样錾出来的——开山人在崖壁上插钢钎打孔,填充火药,封牢后点燃引信轰然引爆,便有大如柜箱的巨石跌落下来。聪明的山虫量材取用,按需要在石材上画上直线,在直线上一一錾出若干小窝窝,然后依次用钢楔去撑,随着轮番的加力,巨石会因那排楔窝窝串通而突然开裂,一分为二。吴傻子下楔开石最拿手,不仅快,而且万无一失。

“吴锋你真的不想念书了?”爸爸的眼神里有些怒火。

“不想了。”儿子说得有气无力,“功课跟不上。”

“我就不该生你到世上来啊!”

儿子不吱声。

“老陈家的小子都考上县一中了,他老陈连一百斤的石头都搬不动,可是人家的孩子争气啊!胡麻子的孙女上了军校,他胡麻子家哪块门枕石不是我錾的?他一双猪爪子手,样样不会!我吴……傻子就傻子,我一辈子錾了多少石碑啊!你可倒好,跟不上跟不上,把书念家里来了!”

“我……记不住……我头疼。”

“咋没疼死你!那你想干啥?咬山啊?你可别后悔!”

“我……不后悔……”

“你再说一遍!你想气死我!”

咔嚓一声,当爸的撅断了一根空心木的老烟杆,虎口划破了,鲜血直流……

老山神看见,一个细胳膊细腿的孩子跟在他爸爸屁股后面勾着头进了山。那老山虫,是一脸的阴沉,他儿子则是影子般的轻飘。

山脚下机器轰鸣着粉碎石渣,振动筛卷起的粉尘扑面而来。儿子事先有准备,掏出一只口罩戴上,却被爸爸一把捋下,丢在一泡牛粪上,还踏了一脚。“你甭给我装公子!当了泥鳅,就莫怕泥糊眼!怕泥糊眼就别当泥鳅!”

“泥鳅”望了望口罩,没敢去捡。

过了这地段,步步登高,被人类炸开的山崖迎了过来。它的颜色与周围的植被形成了反差。有几个人像蜘蛛悬丝一样吊在高处做清理,把被炸裂却没有脱落的石头撬下来,避免危及下面施工人员的安全。

三拐五拐,爸爸带儿子来到自家的山塘里。没了烟杆,爸爸掏出荷包,卷了一根烟,却迟迟没点着。

“你……”老山虫望了一眼儿子,厌恶地说,“把这十几副门枕石料子垛起来,改天拉下山去!”

儿子点点头,猫腰去搬其中的一块,却脱了手,石头一动没动。

老山神哈哈地笑了。这娃子会吃饭不会干活。

“你笑个屁!”爸爸骂儿子,他以为是儿子在笑呢。

儿子说:“我没笑啊。”

老山神是不会轻易被人看见的——除非他乐意。

“连块石头你都搬不动,那怎么办?那你錾门枕石吧,灶王爷不会白给人粥吃!”

“不,我能搬石头。刚才我没用上劲。”

儿子想起在学校的艰难,回家的解脱让他义无反顾。他从初一的第二学期就赶不上功课了。他不爱听讲,更不爱做作业,遭白眼受嘲讽自然是在所难免。他发过广告,夜宿过网吧,现在再说奋发努力,已经跟水里捞月亮没啥区别了。少年的学业已经荒废,奋起直追找不到起跑线,闭着眼睛说瞎话没有用,他只能面对现实。

儿子脱掉了上衣,天热啊。可是爸爸非逼着他穿上一条帆布围裙不可。他咬着牙搬石头,一块,又一块。

“爸爸我渴——”

“渴就渴着,晌午回家有水喝。”爸爸冷冷地说。

儿子使劲儿咽了一下,却没有一丝口水。两条胳膊的内侧已经磨破了皮,腰痛得直不起来。爸爸瞪了他一眼,说:“你搬的那几块石头够你换饭吃啊?磨磨蹭蹭的,你以为山虫好当啊!”

儿子流下了眼泪。

“流眼泪有什么用!”老山虫心硬如铁,“搬完了用钢钎錾窝窝!”爸爸踢一脚尺把长的钢钎,再踢一脚手锤,说:“快晌午了,你振作一点好不好?”

男孩撩起帆布围裙,抹一抹脑瓜上的汗,忽然小腿抽筋,闭上眼睛一声不响地坐下去。

“爸爸,我们该歇歇了。”

“你睁眼看着,我歇了你就歇!”

“我太累了!”

“你不累,这比念书轻松多了嘛!念书多难!你给我起来!”

爸爸不是揳楔子就是搬运条石,一口气干到日头歪过顶。吴锋央求爸爸道:“我不回家了,给我捎些水和饭吧!”

他说完就躺了下去,把脑袋放到一块石头上,不管身底下有多么硌得慌。

老山神嚷了一声:“差不多了!”

“你刚才说什么了?”爸爸问儿子。

儿子闭上眼睛就睁不开,说:“我要睡一会儿……”

“你以为桌子上长馒头啊?你裤子破了包不住屁股,敢在大街上走啊?我哪辈子欠你的,这辈子来还账。没钱咋修房子?没房子咋给你讨老婆?老牛效力刀头死,我比牛强,不至于效完力挨一刀。你不好好念书,成心要我的命。我们不干活哪有钱?”

爸爸和儿子在山塘里默默地干活,就像两个不认识的人在较劲,常常是一天下来都没有言语。或者搬运料石,或者用钢钎錾楔窝,男孩真觉得度日如年啊。

他没跟任何人说,偷偷地进了八角城。他想去母校看看。如果有可能,他想上学。山塘里的生活,像一柄烙铁,烙着他的身,烙着他的心。

他走进校门的时候,没碰上一个熟人,这让他很踏实。可是当他在一块公告牌上看到参加全市奥数大赛的名单时,就像有另外一柄烙铁在他的心上又烙了一下。自己荒废得太深了,还想走这条路,太难了!

他不再往里走,默默地转身,回家去。

似火的骄阳,把山塘炙烤得像一口冒着烟的锅。

老山神把男孩摇醒了。

“孩子啊,你不可以当山虫啊!”

男孩不想起来,他觉得自己像散了骨架断了筋,只想睡觉。

“那我……当什么……呢?”他心不在焉地问。

“你不论当什么,也不能够当山虫。你起来说话!”

男孩龇牙咧嘴地坐了起来。他看见了一个老头,就问:“老祖宗不是说靠山吃山吗?”

“山,也不是那么好吃的!”

“这鲸山不是被我们吃掉许多了吗?差不多有五分之一了吧!”

“那你可知道,人吃山,山也是要吃人的。40年来,已经有28个人被山吃了!”老山神一回想起自己魔法,就难免激动。

“我听说过。我爷爷摔断过一条腿,老陈的二叔是弄响了哑炮炸死的……”

“那你就应该另谋生路嘛,你们人类常说……”

“我们人类?那……你是干啥的哟?”男孩听出了疑问。

“我……”山神下了决心,说,“你问我,我告诉你,我是山神!”

“胡说呢!”少年说,“你这老头真逗。你是山神,我就是玉皇大帝了!”

老山神说:“我奉劝你别当山虫,当山虫没有好下场。”

“《捕蛇者说》里是怎么说的?我记不住了,反正好像是说过,死的就死了,该捕蛇的还捕蛇。”

“你铁心了吗?你不怕报应?”

“现在没有什么能让我怕的了。报应?走着瞧吧!”

老山神非常失望,他化作一缕清风,随着一片山花的摇动倏地不见了。少年这才感到事情的蹊跷,他回忆着老头刚才说过的话,倒是觉得被挑战了一下。报应?我们不是活得好好的吗?

吴傻子买了一辆用槽钢焊就的拉山车。

牛是原有的,养好几年了。洋槐木的旧车散了架,鸟枪换炮了。

从螺旋般的盘山道上拉石头下山,一步一个危险,所以谚语说:宁可跟阎王闹翻天,不要赶大车拉山。

把石头拉下来,连装带卸,一车的脚钱30块,起早贪黑一天拉上七八回,日子不愁过。

“爸爸,我要学赶车。”吴锋已经变得强壮多了,他一顿饭吃得下四五个馒头。

“赶车?你小子这辈子别琢磨。陈葱叶子的二叔就是拉山被砸死的。你进塘錾楔窝吧,一道道要錾得直溜,每道间隔要匀称,你手生,可以先画上线。听见没?”

“我就是想赶车。让我去拉山吧!”

“不行!錾楔窝就是錾楔窝!”爸爸的脾气有了岩石的基因,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。

老山神就看见,那后生弯着腰虾子似的蹲在山塘里,一锤子下去,钢钎的尖尖啄在石头上,随着火花的绽放,一簇簇石屑像蝗虫一样飞迸,争先恐后叮得那张嫩嫩的脸蛋浸出鲜血来。幸好爸爸给他一副网丝的护镜,不然非崩瞎了不可。

“你还是拉倒吧,孩子。”老山神变作一条腿的山虫,站在了男孩的对面说。

咔!咔!咔!男孩不停地錾着,说:“我已经知道你是山神。谢谢你,可是我现在只想做山虫了,我想绝处逢生!”

老山神化作清风而去,他为自己悲哀,为人类悲哀。他久久地呆坐在雷公崖顶,如木雕一样。

老山虫为人拉石材,他精明,在车上码石头故意将中间腾空,以减轻重量。可是雇主很快就有了察觉,提出卸车后量立方算账。为了多赚钱,牛车就回回超载了。吴傻子为了给自己壮胆,常常喝几盅老白干,一张红扑扑的脸上挂着汗星星。人们看他拽着车辕吆三喝五地从盘山道上下来,铁架车嘎吱嘎吱地响,手扳闸嘎吱嘎吱地叫,都为他捏一把汗。

终于有一天,牛车翻在半山腰,一块带有4个楔窝的条石把他压成了扁饼。他的死,在村里被议论了三四天,之后也就不再有人谈起,如同谈论过有棵小树苗被谁家的牛踩断了一样。

山神对吴傻子的死无动于衷。吴傻子不是死于他的咒语,而是死于车闸断了链子。他估计这下子男孩该改行了,那样鲸山或许可以免于速损。一旦没了山,那还有山神吗?山神的末日就是变成一撮相当于佛家舍利的粉末。他恐惧那一天的到来。

“你想上学,那就去呀,何苦咬山!”

“你怎么知道?”

“我跟你去过学校了。”

少年吃了一惊:“你真的跟我去过二中?”

“你看了看一块牌子,就蔫蔫地回来了。”

“我永远不去了!”

20xx年以后。

轰——老山神被一阵特别剧烈的爆炸声惊醒,他感到天和地都颠倒了:“这声音,不对头啊!”

他驾着风,飞到半山腰,眯起眼睛,逆着阳光望过去,就发现一座山塘的崖壁坍落了很多的岩石。他明白,炸药更换了品牌,威力更大了。

在山塘的出口处,有一巨幅对联:铺下去是康庄大道,立起来是耸天高楼。显然,说的是开采山石搞建筑。

“真是太……放肆了!这日子越来越……一天顶得一万年了……”

他看见了那个少年,不过他长大了,温煦的阳光正照在那张棱角分明的脸上,化作了一种镇定的笑容。

就在那个晚上,山神变成了一撮绿色的粉末,在月光下闪出几星不打眼的晶莹。

关于民间故事篇三

东魏天平年间,在山东博兴县有一位张石匠。他的手艺全国闻名,他雕刻的龙凤活灵活现,各种动物、人物栩栩如生。

张石匠妻子早亡,膝下有一女儿,父女两个相依为命。他的女儿叫秀娥,当年十八岁,长得如花似玉,知书达理,贤惠聪明。来张家提亲的都踏破了门槛,秀娥却没有一个中意的。

天平元年,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信奉佛教,要求在全国各地修建庙宇,号召人们拜佛念经。

当时,博兴县境内,要建一座龙华寺,雕刻佛像的责任就落在了张石匠手中。张石匠到山区选好了石料,运到龙华寺,开始动手雕凿。

当时监工叫吴良心。他是知府的小舅子,为人刻薄,心黑手辣,他依仗着姐夫是知府,仗势欺人,欺男霸女,无恶不作,一直到三十岁,也没有哪个良家姑娘嫁给他。

为了早日完成工期,监工驱赶着大家,加班加点,经过三年多的时间,龙华寺终于建成,剩下的就是安奉佛像了。

由于佛像多,石匠少,进度比较缓慢,那吴良心就盯在工地上,不让石匠回家,日夜加班,吃饭的时候都是由家人送到工地上。

这一天,秀娥去给父亲送饭,迎面碰上吴良心,他看见秀娥,简直被她的美貌惊呆了,两只眼睛看了又看,不离秀娥的身上,秀娥羞得低着头来到父亲身边。

吴良心跟着秀娥,来到张石匠跟前,嬉皮笑脸地说:“姑娘,多大了,找婆家没有?没有,我给你找一个?”

张石匠看了,没好气地说:“不劳吴大人费心了,闺女有了婆家了!”

“有婆家了?不知道是谁家的公子这么有福气?”吴良心嬉皮笑脸地说着,还用手去捏秀娥的脸。

张石匠看了大怒,一把把他的手打开说:“放尊重点儿,滚!”

吴良心讨了个无趣,愤愤地说:“张石匠,这闺女早晚是我的,你别给脸不要脸。”

父亲吃完饭,秀娥收拾碗筷回家,走在半路上,突然,从庄稼地里跳出几个人来,手里都拿着刀,为首的就是监工吴良心。

吴良心走上前,淫笑着说:“姑娘,怎么样,今天就和我回家成亲,亏待不了你。”一边说着,一边往上凑,伸出手来拉秀娥。

秀娥一看跑不了了,干脆,一不做二不休,宁可死也不受辱。她抡起巴掌,照着吴良心脸上就是一个耳光。

吴良心气极了,咬着牙说:“你竟敢打老子,来,把她捆起来,抬到我家去。”

大家一起围了过来,就在这时,来了一位姑娘,一手拿着莲花,一手拿着拂尘,大声喊道:“光天化日,朗朗乾坤,竟敢欺负良家妇女?”

吴良心看了看姑娘,面相方圆,弯眉细目,微翘的嘴角饱含笑意,真像仙女下凡,笑着说:“好,又来了一位,我都要了,给我把她也捆起来。”

大家围过来,只见那位姑娘挥动拂尘,三下五除二,把那几个人打倒在地,然后走到秀娥跟前,给她解开绳索。吴良心乘机从背后拿着刀悄悄地走了过来。

“恩人,小心!”秀娥高喊了一声。

那位姑娘连头都没有回,把拂尘往后一甩,吴良心倒退了几步,扑通一声仰面摔在了地上。

就在这时,张石匠带着几个人跑来,吴良心看了,指着张石匠说:“张石匠,你竟敢叫人谋害我,等着瞧。”说完带着大家一溜烟地跑了。

张石匠来到姑娘面前,连连致谢:“多谢恩人救命之恩,不知恩人姓甚名谁,家住哪里,我以后亲自登门道谢。”

姑娘笑了笑说:“路见不平,出手相助,是我份内之事,不必道谢。”说完,转身不见了踪影。

所有的雕像基本完工,大殿里的释迦三尊像由张石匠亲自雕刻,也全部完工,只剩下一尊单体协侍菩萨像,还没有动工。

孝静皇帝传来谕旨,三月三要驾临龙华寺拜佛。现在剩下不到半月的时间了。吴良心听了,眼珠子一转,就把雕刻协侍菩萨的任务交给了张石匠。

张石匠选好石料,心里琢磨着怎样雕凿,这时,救自己女儿的那位姑娘出现在眼前,他挥动锤子和钢钎,日夜不停,几天的功夫就完成了,看着自己雕凿的菩萨像,张石匠会心地笑了。

龙华寺里所有的雕像全部落座,州府的官员都来观看,吴良心跟在众人后面,来到了大殿里面,当他来到协侍菩萨前,看了看,觉得面熟,再仔细一看,不觉大怒,那尊菩萨像,就是那天打他的那位姑娘。他悄悄地来到他姐夫面前,凑在耳朵边细说了一遍。

知府听了,命人把张石匠捆在寺内的一棵树上,指着张石匠说:“张石匠,你竟敢把凡人雕凿成菩萨,这是亵渎神灵,也是欺君之罪,应该满门抄斩,念你雕佛有功,砍掉你的双臂,让你的女儿到吴良心家中为奴。”

上来两个刽子手,挥起大刀,照着张石匠的左右臂砍去,围观的人吓得惊叫一声,闭上了眼睛。

说时迟,那时快,张石匠的女儿跑过去,迎着刀伸出双臂,只听见“咔嚓咔嚓”两声响,秀娥的两只胳膊被砍掉了,顿时鲜血直流,张石匠大喊一声:“秀娥!”也昏死过去。

谁知过了一会儿,秀娥两只胳膊慢慢地长了出来,大家都万分惊奇。这时,一位衙役跑过来说:“知府大人,你快到大殿里去看看,菩萨的双手没了。”

知府来到大殿里面,也惊呆了,只见协侍菩萨的双臂,不知去向。皇帝就要来了,再重新雕凿已经来不及了,知府找来能工巧匠,雕凿了双手,可怎么也安不上。

三月三,皇帝来到了龙华寺,看了建筑和雕像,万分高兴,来到协侍菩萨面前,看到胁侍菩萨天衣褶纹流畅自然,璎珞疏密得体,姿态端庄秀气,连声称赞。

又看到菩萨没有双臂,脸色陡变,问:‘如此精美的雕像,为何没有双臂。“

有人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皇帝,皇帝大怒,将吴良心判了死刑,知府也削去官职,发配到伊犁,永不录用。失去双臂的协侍菩萨静静地站在大殿里面,观看着沧桑的变化,一站就是几百年。

你还在给你的孩子读睡前故事吗?如果是,那么恭喜你,不如给孩子讲一些关于民间的故事。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民间故事,希望大家喜欢!

关于民间故事篇一

上世纪二十年代,豫南x县城城墙下的破庙里,住着一群流浪儿,其中有个约七八岁的小孩子,老是跟在这群孩子的后面跑来跑去,孩子们都叫他小顺。

小顺是个讨饭的孩子,在这小小的县城里,几乎没有人不认得他,那是因为他多年要饭,走熟了县城的角角落落。他不爱说话,是个孤儿,从不像有的要饭娃儿那样刁钻、无赖,因为他稳重、诚实,大家都可怜这小小的男孩儿,对他也就客气了许多。天长日久,就连许多人家的狗,见了他都懒洋洋的躺在地上不想起来,象征性的吠上两声就又眯上了眼睛。

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,小顺渐渐的长大了。这天,他来到了菜市旁的裁缝铺前,老裁缝王掌柜说:“孩子,今天没剩饭,只有昨天的半块硬烧饼,你吃吗?”小顺点点头,接过烧饼道了谢转身就要走。

“你回来,孩子!”

“啥事?掌柜的?”

“你今年有十岁了吧?年龄不小了,再要饭别人会笑话的,你愿意到我家跟我学徒吗?”王掌柜笑着问。

小顺怔了一下,“真的?那……我愿意!”

就这样,小顺就跟了王掌柜。换了衣服,理了发,像模像样的当起了学徒。

“徒弟、徒弟,三年奴隶”,在当时那个年代里,学徒是件很苦的事,每天要早起、晚睡、吃剩饭、抱孩子、倒尿壶、洗屎布……,一家的杂活都是徒弟的,挨打、受气也是家常便饭,许多人忍受不了而逃跑。可小顺没有,他把裁缝铺当成了自己的家,把王掌柜两口子当成了父母亲来侍奉,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家庭,他孝顺、勤奋、懂事,自然没有人外待他。长这么大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,这是他梦寐以求的,因此他倍感温暖。

要说十岁的孩子能懂得什么,只一个“勤”字就弥补了他所有的不足,眼勤,勤看勤学;手勤,爱干活,手脚麻利;腿勤,呼之即来,干啥都跑得快;这样的孩子谁不喜欢呢?老板娘总是喜滋滋的看着他,只恨不是亲生的,就和王掌柜商量,想收小顺为义子。掌柜说:“这事我早想过了,咱已有两个儿子,再收小顺合适吗?再说‘师徒如父子’,和自己的儿子也差不多,我看就算了吧。”从此,两口子就把小顺当成了自己的儿子,疼他爱他,毫不保留的把手艺教给他。

转眼两年过去了,一天,王掌柜准备到武汉去,想再买一台缝纫机和一些配件,有些不放心的对小顺说:“我大约得三天才能回来,你能看的住铺面吗?当然,你只接活,记清尺寸就行了,敢吗?”

“ 哪有什么不敢的,接活记清名字、地址、尺寸,有事问师娘行吗?”

“ 好!千万谨慎小心,别惹事,看好铺子!”

因事情耽搁,王掌柜直到第七天才坐上回家的轮船,心里那个急呀!惦记着家里的铺子,小顺还太小,真怕出点儿啥事,望着那浑浊的江水,直恨轮船跑得慢。天亮下船,雇了头毛驴,急匆匆的往家赶。

进得县城,拐过两条街,远远看见自家的铺子开着,悬着的心才安稳了些。到得门前,急唤小顺,那小顺见是师傅,高兴地一边对后院大喊:“师傅回来了!”一边蹦出来接应。师娘也慌慌张张跑了出来。

正当这时,邻居李二嫂领着小女儿风风火火跑了来,还真把王掌柜吓了一跳。

“看看!这是恁家小顺给做的,”她一边扯着女儿,一边拉着女儿的上衣让王掌柜看,“看这衣服做的,咋这么合身、这么漂亮,这小顺才多大个孩子啊!就这么有本事!”这连声的夸奖才让王掌柜放下了心。

“王掌柜,您真有眼力啊!有这么好个孩子给你做徒弟!真懂事儿,没要我一分钱啊,谢谢您……”。

王掌柜没说话,两眼闪着慈祥的光,赞许的看着小顺。待到晚上看了收活儿的记录,心里更是一惊:这孩子啥时候学会了写字?尽管写的还差了些,不太端正……可能是跟自己的儿子学的?这孩子!……

裁缝铺的生意渐渐的越来越好,王掌柜家的日子也慢慢的宽裕起来。两个儿子都进了外地的洋学堂,老板娘也轻快了许多,时常到前面帮忙,几年下来,竟在乡下置了十多亩地,成了名符其实的殷实人家。小顺也已长成人高马大的小伙子,能独当一面的裁缝师傅。只是时局越来越乱,军阀混战,政权更迭,老百姓难得几分安宁,常弄得王掌柜眉头紧锁。

突然有一天,街上乱哄哄的,家家忙着关门闭户,县政府的老爷们逃得精光,随后有一支军队开进了县城,在初冬飕飕的寒风里,当兵的还穿着薄薄的单衣。看到他们穿的破破烂烂的,不抢不掠,严守纪律,人们的心慢慢安定了下来,打开了家门。王掌柜叫小顺出门仔细看了看,才小心翼翼的摘下门板,打开了铺面。

县城又渐渐恢复了秩序,人们各司其业,生意照常进行,学堂里又传出朗朗的读书声。这天,几个当兵的挎着枪,迎面向裁缝铺走来,这可把王掌柜吓得不轻,关门已来不及,只得满脸赔笑的迎出门来:“长官们好!请里面坐!请里面坐!”

“掌柜别怕,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穷人的队伍,决不伤害老百姓!今天找您,是想请您帮个忙,要麻烦您了!”

“不敢不敢!长官请讲!”

“您都看见了,我们的战士现在还穿着单衣,这天太冷了,想请您帮忙做些军装。放心!布料棉花我们自备,工钱照付,您看行吗?”

王掌柜心想:根据以往的经验,和军队打交道,行不行都得行,那就只能答应。

“行!没问题,感谢长官看得起我们!”

裁缝铺忙了起来,棉花、布匹不断地运来;棉衣不断地拉走。交往中王掌柜看定了这支军队都是些好人,就把邻居、亲戚召唤来帮忙,连明彻夜的干了起来,加工了大批棉衣。军队长官很是高兴,开拔前来到铺里,“啪”的一声行了军礼,哗的一声倒出了一堆银元,可真把王掌柜乐坏了:“我发财了!”

王掌柜把小顺叫到身边说:“孩子,你不小了,该成家立业了,我想给你安排个铺子,让你自己去干……”

小顺“通”的一声跪了下去:“师傅,您是想撵我走?”

“不是那意思,学徒三年就该出师,你干了多少年?师傅欠你的。你也老大不小了,这样跟着我干下去也不是正事,你是个男人,要成家立业的,要有自己的家……”。

就这样,师傅给小顺安置了个铺子,又给了些钱作日常的流动资金,小顺就独立了。这小伙子为人实在,活路精巧,又有原来的客户好意的传播,生意很快就干出了名。在师娘的说合下,第二年就娶了老邻居李二嫂家的姑娘做了媳妇,生活上没有了后顾之忧,干活还有了帮手,生意越发风生水起。这样,从城东到城西,和师傅的裁缝铺左右呼应,几乎垄断了县城的所有活计。

这人交好运谁都挡不住,李二嫂家的姑娘也是穷人家出身,惯于算计,过日子精打细算,勤俭持家,把个小家治理的井井有条。眼见得这家是一天天的富裕起来,有了几个闲钱,遂和丈夫商议,在城南置下了几亩水田。隔年又添了个白胖小子,小顺别提多高兴了!和师傅两家凑在一起庆贺了一番,师傅喝多了,醉眼迷离的说:“小顺小顺,你可是真顺啊!”

这小小的县城虽临近武汉,却也不怎么平静,今天来了国民党,改天就换了日本人,还有那弄不清名堂的各色队伍。弄得市面动荡人心慌乱,有的人就干脆把土地卖掉,全家迁往大城市居住,这样一来,土地价格下跌,农村局势动荡。小顺看准了时机,接二连三的出手,几年时间就买进了七八十亩农田,加上原来的,竟有了百十亩土地。他铭记着师傅的话,相信“土地是人的根本,谁也搬不动,国民党、日本人谁也带不走”的教诲,把土地作为立身之本,悉心地去经营。他把所有土地的租子降低二成,佃户们皆大欢喜,不仅多施肥料、细心耕种,交租子还很积极,春种秋收,人心稳定。

小顺真正的发家了,裁缝铺面扩大了,收了徒弟,生意兴旺;城外一百多亩田地收成稳定,上交的租子粮堆满了仓库;可两口子依然俭朴如初,丝毫没有有钱人的架子和排场,他们要攒钱,买更多的土地。

一天夜里,城头上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,人们吓得抵紧了大门、缩进了被窝。天亮了,人民解放军开进了县城,x县解放了!

穷人真的翻身了,农会成立了!土改工作队开来了!斗地主,分田地,地主们被戴上了高帽,推进了群情愤怒的会场。小顺摸摸头上纸糊的高帽,脑子里一塌糊涂:我,这……到底是咋回事?……

关于民间故事篇二

老山神被一阵爆炸声惊醒,一股怒气蹿上脑门。他在雷公崖顶跺了一下脚,那是他千百年来的老习惯了。

如果在年轻的时候,他这么一跺脚,崖下的那片楸木林子就会哗啦啦地落一地叶子;可是现在呢,他老了,他跺脚换来的不过是一阵脚疼,连一点声响都没有。呼风唤雨的八面威风,已经不再了。

他吃力地驾着风,朝着卷起烟尘的方向飞去,发现又一处山崖崩塌了。刺鼻的硝烟味让他难以忍受,他一连打了七八个喷嚏。

那山崖的脚下,传来了密集的叮叮当当的击打声,人们在加工和搬运石头,忙碌得像蚂蚁们遇上了谷米一样。

“真是太……放肆了!”山神拔下一根老粗的胡子,嘎巴嘎巴地咬断,一下下啐到明显混着高浓度粉尘的空气中。

“这日子……毁得快,一年顶得上一万年了……”

老山神喟叹着,吃力地飞回雷公崖。由于丧失了念咒语的能力,他只能坐在石头上生闷气。

老山神常常是隐着身的,他的行踪不会被凡夫俗子发现。

这座鲸山,已经被山虫们咬得千疮百孔。大山的消损,让老山神大伤元气,越来越明显地加速了他的衰老。

山虫是什么东西呢?毛毛虫?不是。菜青虫?不是。瓢虫?也不是。他们不是虫,是人。鲸山脚下的庄稼人,世世代代开采山石,錾成石枕、石磨、石桩等型材,卖出去,换回柴米油盐。采石不仅是苦差、险差,而且要有一身好手艺。身板薄弱的,头脑憨笨的,只能望山兴叹,做不得山虫。

现在,人类改造山河已经有了大本事,一个月的进度确实抵得上往昔的几个世纪,难怪老山神日夜忧心忡忡。

吴锋的爸爸吴傻子,就是一条老山虫。

切莫以为吴傻子真的是傻子,他的外号是村里人反着送他的。他吃山三十几年,錾门枕石从来不用墨线,眼睛一眯就是尺子;他按规格开条石,就跟刀切豆腐差不多。

城里人是断然不明白那石碑和石桩是怎样錾出来的——开山人在崖壁上插钢钎打孔,填充火药,封牢后点燃引信轰然引爆,便有大如柜箱的巨石跌落下来。聪明的山虫量材取用,按需要在石材上画上直线,在直线上一一錾出若干小窝窝,然后依次用钢楔去撑,随着轮番的加力,巨石会因那排楔窝窝串通而突然开裂,一分为二。吴傻子下楔开石最拿手,不仅快,而且万无一失。

“吴锋你真的不想念书了?”爸爸的眼神里有些怒火。

“不想了。”儿子说得有气无力,“功课跟不上。”

“我就不该生你到世上来啊!”

儿子不吱声。

“老陈家的小子都考上县一中了,他老陈连一百斤的石头都搬不动,可是人家的孩子争气啊!胡麻子的孙女上了军校,他胡麻子家哪块门枕石不是我錾的?他一双猪爪子手,样样不会!我吴……傻子就傻子,我一辈子錾了多少石碑啊!你可倒好,跟不上跟不上,把书念家里来了!”

“我……记不住……我头疼。”

“咋没疼死你!那你想干啥?咬山啊?你可别后悔!”

“我……不后悔……”

“你再说一遍!你想气死我!”

咔嚓一声,当爸的撅断了一根空心木的老烟杆,虎口划破了,鲜血直流……

老山神看见,一个细胳膊细腿的孩子跟在他爸爸屁股后面勾着头进了山。那老山虫,是一脸的阴沉,他儿子则是影子般的轻飘。

山脚下机器轰鸣着粉碎石渣,振动筛卷起的粉尘扑面而来。儿子事先有准备,掏出一只口罩戴上,却被爸爸一把捋下,丢在一泡牛粪上,还踏了一脚。“你甭给我装公子!当了泥鳅,就莫怕泥糊眼!怕泥糊眼就别当泥鳅!”

“泥鳅”望了望口罩,没敢去捡。

过了这地段,步步登高,被人类炸开的山崖迎了过来。它的颜色与周围的植被形成了反差。有几个人像蜘蛛悬丝一样吊在高处做清理,把被炸裂却没有脱落的石头撬下来,避免危及下面施工人员的安全。

三拐五拐,爸爸带儿子来到自家的山塘里。没了烟杆,爸爸掏出荷包,卷了一根烟,却迟迟没点着。

“你……”老山虫望了一眼儿子,厌恶地说,“把这十几副门枕石料子垛起来,改天拉下山去!”

儿子点点头,猫腰去搬其中的一块,却脱了手,石头一动没动。

老山神哈哈地笑了。这娃子会吃饭不会干活。

“你笑个屁!”爸爸骂儿子,他以为是儿子在笑呢。

儿子说:“我没笑啊。”

老山神是不会轻易被人看见的——除非他乐意。

“连块石头你都搬不动,那怎么办?那你錾门枕石吧,灶王爷不会白给人粥吃!”

“不,我能搬石头。刚才我没用上劲。”

儿子想起在学校的艰难,回家的解脱让他义无反顾。他从初一的第二学期就赶不上功课了。他不爱听讲,更不爱做作业,遭白眼受嘲讽自然是在所难免。他发过广告,夜宿过网吧,现在再说奋发努力,已经跟水里捞月亮没啥区别了。少年的学业已经荒废,奋起直追找不到起跑线,闭着眼睛说瞎话没有用,他只能面对现实。

儿子脱掉了上衣,天热啊。可是爸爸非逼着他穿上一条帆布围裙不可。他咬着牙搬石头,一块,又一块。

“爸爸我渴——”

“渴就渴着,晌午回家有水喝。”爸爸冷冷地说。

儿子使劲儿咽了一下,却没有一丝口水。两条胳膊的内侧已经磨破了皮,腰痛得直不起来。爸爸瞪了他一眼,说:“你搬的那几块石头够你换饭吃啊?磨磨蹭蹭的,你以为山虫好当啊!”

儿子流下了眼泪。

“流眼泪有什么用!”老山虫心硬如铁,“搬完了用钢钎錾窝窝!”爸爸踢一脚尺把长的钢钎,再踢一脚手锤,说:“快晌午了,你振作一点好不好?”

男孩撩起帆布围裙,抹一抹脑瓜上的汗,忽然小腿抽筋,闭上眼睛一声不响地坐下去。

“爸爸,我们该歇歇了。”

“你睁眼看着,我歇了你就歇!”

“我太累了!”

“你不累,这比念书轻松多了嘛!念书多难!你给我起来!”

爸爸不是揳楔子就是搬运条石,一口气干到日头歪过顶。吴锋央求爸爸道:“我不回家了,给我捎些水和饭吧!”

他说完就躺了下去,把脑袋放到一块石头上,不管身底下有多么硌得慌。

老山神嚷了一声:“差不多了!”

“你刚才说什么了?”爸爸问儿子。

儿子闭上眼睛就睁不开,说:“我要睡一会儿……”

“你以为桌子上长馒头啊?你裤子破了包不住屁股,敢在大街上走啊?我哪辈子欠你的,这辈子来还账。没钱咋修房子?没房子咋给你讨老婆?老牛效力刀头死,我比牛强,不至于效完力挨一刀。你不好好念书,成心要我的命。我们不干活哪有钱?”

爸爸和儿子在山塘里默默地干活,就像两个不认识的人在较劲,常常是一天下来都没有言语。或者搬运料石,或者用钢钎錾楔窝,男孩真觉得度日如年啊。

他没跟任何人说,偷偷地进了八角城。他想去母校看看。如果有可能,他想上学。山塘里的生活,像一柄烙铁,烙着他的身,烙着他的心。

他走进校门的时候,没碰上一个熟人,这让他很踏实。可是当他在一块公告牌上看到参加全市奥数大赛的名单时,就像有另外一柄烙铁在他的心上又烙了一下。自己荒废得太深了,还想走这条路,太难了!

他不再往里走,默默地转身,回家去。

似火的骄阳,把山塘炙烤得像一口冒着烟的锅。

老山神把男孩摇醒了。

“孩子啊,你不可以当山虫啊!”

男孩不想起来,他觉得自己像散了骨架断了筋,只想睡觉。

“那我……当什么……呢?”他心不在焉地问。

“你不论当什么,也不能够当山虫。你起来说话!”

男孩龇牙咧嘴地坐了起来。他看见了一个老头,就问:“老祖宗不是说靠山吃山吗?”

“山,也不是那么好吃的!”

“这鲸山不是被我们吃掉许多了吗?差不多有五分之一了吧!”

“那你可知道,人吃山,山也是要吃人的。40年来,已经有28个人被山吃了!”老山神一回想起自己魔法,就难免激动。

“我听说过。我爷爷摔断过一条腿,老陈的二叔是弄响了哑炮炸死的……”

“那你就应该另谋生路嘛,你们人类常说……”

“我们人类?那……你是干啥的哟?”男孩听出了疑问。

“我……”山神下了决心,说,“你问我,我告诉你,我是山神!”

“胡说呢!”少年说,“你这老头真逗。你是山神,我就是玉皇大帝了!”

老山神说:“我奉劝你别当山虫,当山虫没有好下场。”

“《捕蛇者说》里是怎么说的?我记不住了,反正好像是说过,死的就死了,该捕蛇的还捕蛇。”

“你铁心了吗?你不怕报应?”

“现在没有什么能让我怕的了。报应?走着瞧吧!”

老山神非常失望,他化作一缕清风,随着一片山花的摇动倏地不见了。少年这才感到事情的蹊跷,他回忆着老头刚才说过的话,倒是觉得被挑战了一下。报应?我们不是活得好好的吗?

吴傻子买了一辆用槽钢焊就的拉山车。

牛是原有的,养好几年了。洋槐木的旧车散了架,鸟枪换炮了。

从螺旋般的盘山道上拉石头下山,一步一个危险,所以谚语说:宁可跟阎王闹翻天,不要赶大车拉山。

把石头拉下来,连装带卸,一车的脚钱30块,起早贪黑一天拉上七八回,日子不愁过。

“爸爸,我要学赶车。”吴锋已经变得强壮多了,他一顿饭吃得下四五个馒头。

“赶车?你小子这辈子别琢磨。陈葱叶子的二叔就是拉山被砸死的。你进塘錾楔窝吧,一道道要錾得直溜,每道间隔要匀称,你手生,可以先画上线。听见没?”

“我就是想赶车。让我去拉山吧!”

“不行!錾楔窝就是錾楔窝!”爸爸的脾气有了岩石的基因,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。

老山神就看见,那后生弯着腰虾子似的蹲在山塘里,一锤子下去,钢钎的尖尖啄在石头上,随着火花的绽放,一簇簇石屑像蝗虫一样飞迸,争先恐后叮得那张嫩嫩的脸蛋浸出鲜血来。幸好爸爸给他一副网丝的护镜,不然非崩瞎了不可。

“你还是拉倒吧,孩子。”老山神变作一条腿的山虫,站在了男孩的对面说。

咔!咔!咔!男孩不停地錾着,说:“我已经知道你是山神。谢谢你,可是我现在只想做山虫了,我想绝处逢生!”

老山神化作清风而去,他为自己悲哀,为人类悲哀。他久久地呆坐在雷公崖顶,如木雕一样。

老山虫为人拉石材,他精明,在车上码石头故意将中间腾空,以减轻重量。可是雇主很快就有了察觉,提出卸车后量立方算账。为了多赚钱,牛车就回回超载了。吴傻子为了给自己壮胆,常常喝几盅老白干,一张红扑扑的脸上挂着汗星星。人们看他拽着车辕吆三喝五地从盘山道上下来,铁架车嘎吱嘎吱地响,手扳闸嘎吱嘎吱地叫,都为他捏一把汗。

终于有一天,牛车翻在半山腰,一块带有4个楔窝的条石把他压成了扁饼。他的死,在村里被议论了三四天,之后也就不再有人谈起,如同谈论过有棵小树苗被谁家的牛踩断了一样。

山神对吴傻子的死无动于衷。吴傻子不是死于他的咒语,而是死于车闸断了链子。他估计这下子男孩该改行了,那样鲸山或许可以免于速损。一旦没了山,那还有山神吗?山神的末日就是变成一撮相当于佛家舍利的粉末。他恐惧那一天的到来。

“你想上学,那就去呀,何苦咬山!”

“你怎么知道?”

“我跟你去过学校了。”

少年吃了一惊:“你真的跟我去过二中?”

“你看了看一块牌子,就蔫蔫地回来了。”

“我永远不去了!”

20xx年以后。

轰——老山神被一阵特别剧烈的爆炸声惊醒,他感到天和地都颠倒了:“这声音,不对头啊!”

他驾着风,飞到半山腰,眯起眼睛,逆着阳光望过去,就发现一座山塘的崖壁坍落了很多的岩石。他明白,炸药更换了品牌,威力更大了。

在山塘的出口处,有一巨幅对联:铺下去是康庄大道,立起来是耸天高楼。显然,说的是开采山石搞建筑。

“真是太……放肆了!这日子越来越……一天顶得一万年了……”

他看见了那个少年,不过他长大了,温煦的阳光正照在那张棱角分明的脸上,化作了一种镇定的笑容。

就在那个晚上,山神变成了一撮绿色的粉末,在月光下闪出几星不打眼的晶莹。

TAGS:民间故事